首圖來源:窩窩,莉莉周攝
記者|陳信安    編輯|洪郁婷    設計|顏吟竹

苗栗三義的獼猴經歷了電擊傷害,來到南投野生動物急救站註一的獼猴左後腳掌面臨截肢、左耳也因此燒焦。儘管傷口觸目驚心,但牠仍展現頑強的生命力,等待恢復身體元氣,才能再朝著野放之路前進。

而被送往屏科大野生動物收容中心進行截肢手術的臺南南化獸鋏小獼猴,也在傷口痊癒後,由團隊即時送回原本群體中。

為野生動物投入專業救援、醫療照護,讓這些落難動物能有再一次回到大自然的機會,固然是野生動物救傷最大的價值,只是一連串行動中,都需要耗費眾多資源才可能完成。

  • 註一:全名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簡稱特生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為國內首處野生動物救傷專責單位。

 

花費開銷、人員經驗,野生動物救傷之必要

一年野生動物救傷大約600至700隻,獼猴2021年有12隻,雖然是少數,但是牠們花的治療時間、經費開銷真的是還滿大的。

特生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的獸醫師詹芳澤有感而發地說著。以成年傷猴來說,因為屬於體型較大的靈長類哺乳動物,在醫療耗材、飲食蔬果等必要支出上,也高於鳥類或其他小型哺乳類動物;而籠舍佈置為了盡可能貼近野外棲地,也要花心力蒐集天然材料來佈置。

獼猴單篇下 照片02詹芳澤表示,救傷動物食物花費是急救站大宗開銷之一。圖片來源:特生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

成年傷猴是如此,傷重、年幼的獼猴則更需要高人力與物力的支出,甚至還得仰賴有經驗的工作人員。例如照護失怙幼猴上,為了避免讓幼猴對人類產生依賴,需要專業的餵奶技術與喬裝,讓幼猴既能接受照養員照顧,但又能避免透過嗅聞、目視而對人類失去警戒,習慣接受人為餵食。

 

關注度不如犬貓,地方消極面對野動救傷

從獼猴的實例回過頭來看,過去也曾有動保團體提出相仿的政策呼籲。2017年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曾召開記者會,要求中央政府應重視臺灣野生動物通報、處置及建立相關制度與專業及資源投入,也在提及野生動物保育業務人員缺乏、流動率大、經費逐年遞減、縣市政府應建置野生動物獸醫及收容專業等問題。

然而時至今日,這方面的問題仍待解,例如野外的傷病野生動物能否得到救援?端看該縣市的資源及當下的抉擇。

每個縣市政府及主管單位,對野生動物的投注(資源)程度差異很大,普遍來說相對於犬貓,地方對野生動物救傷消極很多。

詹芳澤說道,目前每個縣市的野生動物救援狀況並不大一樣,但能自行負擔從通報到救援、照養及野放工作的縣市仍屬少數,絕大多數縣市都是將野生動物救傷工作委託由民間野生動物救傷組織辦理,或是會直接請民眾將傷病動物送往相關的合作單位進行處置。

苗栗縣:一名獸醫和簡易治療設備,要應付一年300多起動物救傷

「救援經費主要來自林務局的計畫經費,但有部分會用在教育宣導上。」苗栗縣農業處自然生態保育科陳奕全技士分享道,以野生動物醫療來說,若需較複雜的檢查與手術,會送至合作的動物進行醫療,而不同個案所需的費用皆不同,要依傷勢而定。常見的X光檢查、傷口手術處理,就需花費5千至1萬元左右。然而,這還不包含難以計算的無形成本,像是醫療後續的照養人力及飼料、藥物花費等。

以苗栗縣的情況來說,後續的收容照養多會回到縣內的動物收容中心,該中心設有簡易的野生動物籠舍,並配有一名獸醫師。但若是碰到傷勢複雜的動物,以收容中心現有資源來說卻可能難以因應。不僅照護人力不足外,收容中心內主要是食物冰櫃、基礎消炎止痛藥物等基礎設備,並沒有高階的治療設備及診間。

「目前勉勉強強撐得住,如果動物再多,照護人力就會太吃緊。我們科內雖共有5名人員可處理救傷,但大家還有其他業務,不是專門在做救傷,是從自己業務中找時間。」雖然有動物醫院分擔醫療,也有在地義消協助救援,但對於人力不足的隱憂仍未解。 

除了野生動物救傷,人員可能還有哪些業務⋯⋯?

屏東縣:每年救傷近400件,動物卻無處收容照養

「我們目前只有跟動物醫院合作救傷,做些基本的動物醫療;如果是動物救援的話,屏東腹地太大,也開始委外廠商幫忙。至於收容的話,屏東縣政府目前是沒有野生動物收容的場所。」陳博勝說道,屏東縣一年近400起的野生動物通報案件,目前皆由委外單位協助,每年光是救援費用就高達145萬。經費有限的前提下,能夠分配至醫療的經費僅10多萬元,且以有需求的「保育類野生動物」為主,其餘一般類野生動物的情況更加窘迫,救傷前多需考量後續資源。

而儘管是保育類野生動物,在面臨收容需求時,多也需要求助於外部單位。目前屏東縣雖已計畫興建野生動物的短暫救傷中心,當發現受傷野生動物時可進到中心內進行休養、傷勢痊癒後野放,做為野生動物的中繼站。但目前僅選址確定,在完工之前,仍需要其他單位協助收容有相關需求的動物。

除了空間,人力稀缺,也是許多縣市都會碰到的問題。

此外,陳博勝也提到,野生動物相關業務承辦人員稀缺,是每個縣市都會遇到的問題。「其實每個縣市人都很少啦!動物救傷救援雖是主要業務之一,但還有其他的很多業務,我們目前人力資源大概就一個專職承辦人跟兩個協助辦理的人員。」陳博勝說起野生動物相關業務加總約僅2名人力,但除需負擔救援案件外,仍有日常行政業務跟計畫執行,包括農民補助案、捕蜂捉蛇業務,移除外來種等等⋯⋯對他來說,往往多得優先執行完日常行政業務,才能向外進行外務工作。

 

缺錢、缺人,地方救傷體制難順暢運作

地方政府要啟動救援,不論是在人力、物力、經費上的規劃都還是屬於不足的情況,他們常面臨救援之後那要怎麼處理(醫療、收容)的問題,所以不免在受侷限的狀態下,救傷常常有些緩不濟急。

曾參與獸鋏幼猴救傷行動的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蘇秀慧談起野生動物救傷不順暢的原因,也道出實際上串接這些資源的工作仍在地方政府身上。「真的不是每一個縣市都有跟保育類野生動物的收容中心、私人動物醫院合作,這也反映在野生動物救援跟後續收容的成果上。」蘇秀慧強調,選擇性救援也凸顯地方政府是否有妥善規劃後續醫療與收容等資源。

獼猴單篇下 照片03野生動物救傷的行動需要人力、物力、 財力,以及多種設備資源才能完成。圖為正在為穿山甲進行尾巴傷口雷射治療的獸醫師。 圖片來源:特生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詹芳澤攝


「經費影響了從救援前端到後端的事物進行順利與否。」蘇秀慧認為,若經費缺乏,或地方政府無法在動物救傷專業投注資源,不僅影響人員聘僱,也會影響地方在救傷上取捨。資源較多的縣市,野生動物不分保育級別皆能獲得救援,但資源缺乏的縣市,則可能較消極或選擇性的處理,形成各縣市不同調的現況。

而這些問題也可能造成惡性循環,因為資源缺乏沒有後端的醫療與收容能力,影響前端救援的積極度,地方救傷單位一直消極應對,不僅難以呈現出野生動物救傷工作的價值,也會影響後續的資源爭取,甚至失去民眾與主管單位的重視。

「我覺得野生動物救傷不是能等、能預期的,如果他是一個需要去做的事情,錢後面再找都還會有啦!」野生動物若有援救需求,蘇秀慧認為不應區分是否為保育類。另一方面,過度被提醒保育級別,並無助於大眾的保育意識提升。保育級別僅是指出物種需要採取適切的保育行動,避免族群滅絕。所謂的保育意識,仍應回到人類如何對待、保護野生動物,與動物的保育級別無關。

除此之外,部分縣市會因獼猴屬於一般類野生動物而不予受理,但要是民眾因為求援無門而自行飼養,反而會衍生出更多問題。例如中途棄養或是私養的獼猴與其他民眾產生衝突,甚至照養失當,使動物必須終生收容,無法回歸自然。

這些動物受傷、生病沒有救援單位來處理時,其實動物福利也會漸漸被遺失掉。

動物福利指的除了是避免動物照養失當外,詹芳澤也闡述了另一種價值,每一次的野生動物救傷其實都是寶貴的經驗教育與醫療訓練,幫助救援單位更加了解野生動物。

 

有限的資源下,該如何協助落難的牠們?

但對於野生動物救傷的現況,喜的是目前除了政府救傷單位,近年來民間也有救傷組織或資源投入,若能適時引進、公私協力,多少也能彌補政府單位資源上的限制。但與此同時,詹芳澤語重心長提醒,其實救傷單位本身則更應盤點現有資源,才能釐清自身定位、服務範圍,為傷病野生動物做出最好的救助規劃,避免讓通報民眾無所適從。

「地方人力、物力的規劃,以及如何與在地資源、中央委託的收容單位協調,都還是取決於地方。」蘇秀慧也表示,如何將每個單位的資源、人力配置盡可能發揮到最大,也考驗著地方政府如何盤點、應用轄內資源的能力。

不只地方政府需要思考,民眾若實際發現野生動物也需要具備一些基礎知識,「曾遇過民眾以米、穀物餵食燕子,但牠無法消化這些食物,導致燕子死亡救援失敗。」陳奕全認為,民眾首要應聯繫有關單位詢問如何處理,切勿自行餵食,以免誤傷動物。像是透過社群平台聯絡地方主管單位,透過影像紀錄,或文字描述野生動物的意識(對人是否會警戒、跑走)、精神、活動力與健康狀況,都是協助承辦人員釐清動物是否需幫助,提高野生動物救傷效率的方式。

獼猴單篇下 01若有發現傷病的野生動物,建議可照上述步驟協助唷!參考來源:特生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苗栗縣政府農業處自然保育科。製圖:窩窩

 

  • 如果發現死亡的野生動物該怎麼辦?一樣可以致電給地方野生動物的主管機關、撥打1999或林務局專線0800-000-930,詢問後續處置方式唷!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報導分類

專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