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劃|王翊蕾 編輯|蘇于寬 插畫|林展鐸
小貓熊,有兩種!?
由於外觀和分布位置的差異,科學家一直認為小貓熊(Ailurus fulgens)可分為兩個亞種:喜馬拉雅小貓熊(A. f. fulgens)和中華小貓熊(A. f. styani)。近來,科學家對各地的小貓熊們進行了基因檢定,發現小貓熊兩個「亞種」間的遺傳差異非常明顯,根本可以算是兩個不同的「物種」!
這兩個「新物種」分別是分布在尼泊爾、不丹、印度北部及西藏南部,面部毛較白的喜馬拉雅小貓熊(Ailurus fulgens);以及分布在緬甸北部、雲南和四川,面部毛較紅、尾巴條紋顏色對比較明顯的中華小貓熊(Ailurus styani)。
我不是貓熊的寶寶!
雖然名字很相似,但小貓熊(Ailurus fulgens)和大貓熊(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兩個不同的物種。小貓熊全身紅棕色、有著長尾巴、喜歡在樹上爬來爬去;大貓熊則圓圓胖胖尾巴短、身上只有黑白兩色、體型有小貓熊的20倍大、多在地面活動。
從演化來看,科學家推測小貓熊和大貓熊在4千多萬年前就分家了,充其量只能算是非常非常遠的表親。大貓熊屬於熊科(Ursidae),而小貓熊則分類在小貓熊科(Ailuridae)。因此相比小貓熊,大貓熊和北極熊的關係還比較密切,而小貓熊則和雪貂較為親近。
不過大小貓熊擁有一項非常相似的特徵,就是都有由腕骨演化而成的第六指(偽拇指),能夠抓握竹子來吃。不過研究顯示這項特徵是大小貓熊各自獨立演化出來的「趨同演化」!
讓分類帽也頭疼的小貓熊
科學家一開始發現小貓熊時,因為牠的條紋尾巴和臉上的白色斑紋很像浣熊,於是將小貓熊歸入浣熊科(Procyonidae)。後來因為和熊有一些DNA的相似性,讓小貓熊轉為熊科(Ursidae)的成員。但最新的遺傳學研究決定還是讓這特殊的小貓熊進入小貓熊科(Ailuridae),而小貓熊目前也是小貓熊科唯一的成員!
站起來很嚇人?
小貓熊遇到威脅時會舉起前腳並用後腳站立,可能是「站起來」能讓自己顯得更大隻,站立的同時牠們還會發出響亮的叫聲,用以嚇阻敵人!
但小貓熊不只會站起來「虛張聲勢」,真的被逼急了也是會使用爪子進行攻擊!
閃亮的貓咪!
小貓熊,又稱紅貓熊,其學名Ailurus fulgens意思就是「閃閃發光的貓」!
小貓熊全身紅棕還帶有些許黑白花紋,雖然乍看(文字形容)之下非常顯眼,但其實在牠的自然棲地中是非常好的保護色。小貓熊多生活在樹上,其毛色與樹上的紅苔蘚、白地衣、還有橙黃的樹葉完美融合,加上像陰影黑色的腹部,讓牠們很難從樹下被發現,是良好的偽裝!
尾巴可以當棉被
小貓熊有著一條又長又毛的尾巴,小貓熊身長(不包括尾巴)約60公分,尾巴長度則有40公分,因此當天氣寒冷時,小貓熊可以用尾巴把自己緊緊地裹起來。
不過如此蓬鬆又美麗的尾巴也讓小貓熊深陷危機,當地人有獵捕小貓熊並製作「小貓熊尾巴帽」的習俗。除了獵捕,棲地消失、走私貿易等也是小貓熊所面臨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