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921集集大地震,除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力、物力、金源,同時還有二十個國家共103隻的搜救犬來到台灣投入救援行動,訓練有素的搜救技術不僅獲得台灣人的敬佩與感謝!更讓台灣埋下搜救犬培育的種子。
十年來,我們不一定都有看到牠們的身影,但在八八風災、高雄氣爆、汶川及維冠大樓地震等災難之中,其實牠們都穿梭其中,捨身救人。而且,不只國內,聯合國徵召救援行動的九隻亞洲搜救犬中,就有七隻來自台灣!
自2002年開始,消防署即在南投竹山辦理搜救馴養工作,歷經八年成立搜救犬隊,並建立了台灣規模最大的搜救犬訓練基地。雖然每隻狗狗都有機會成為搜救犬,但除了「貪吃又愛玩」是關鍵的篩選條件外,保有高度好奇、不膽小怕生,並通過國際搜救犬組織(IRO)考試更是必備條件,訓練過程實屬不易。但如此的篩選與栽培,能更在救援中依照現場地形與風土,選擇適合的搜救犬執行任務,如好動的迷你搜救犬「樂樂」主要任務為鑽小縫隙。
然而在值勤過程中也不免受到職業傷害,像是在搜救犬「鐵雄」在前往206花蓮地震前因居所潮濕而不小心罹患指尖炎,搜救過程中又踩到汽油,導致傷口重複感染疼痛,但「鐵雄」仍發揮敬業精神,不畏懼地穿梭在鋼筋瓦礫堆裡尋找受困者,在花蓮地震任務立下大功!並於結束後前往就醫包紮,所幸傷口無大礙。
其實受到職傷的搜救犬並非只有「鐵雄」一狗,對搜救犬來說,值勤受到職傷是必要過程。不少人疑問,難道不能為牠們穿鞋嗎?事實上,在任務中穿犬用鞋可能會因此害了牠,除了提高中暑的風險外,更可能因抓地力下降而滑倒或失足,因此平時的保養以及任務完成後的照護不容忽視!
又因搜救犬值勤約30分鐘會漸漸疲累及專注力下降,在每30分鐘必須休息的原則下,台灣目前能上工僅有25隻狗狗,輪班時可能會壓縮到實際的休息時間。因此,在這個二十週年的日子裡,讓我們為這些英雄們鼓掌致敬!
參考資料:
-
中央社|九二一大地震 開啟台灣災害搜救犬新頁
-
聯合新聞網|九二一結緣,德國專家助台訓練搜救犬
-
蘋果新聞網|內政部消防署:台灣雖有60隻搜救犬 能真正上場只有25隻
二、白豬也有食安問題,抗生素飼料帶來健康與環境疑慮
還記得懶人包—豬吃廚餘,該不該?廚餘養豬好或壞嗎?不只黑豬有食安問題,白豬的食物同樣有疑慮!目前台灣畜牧業飼養的白豬以飼料為主食,而為了兩大需求多會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一來可使豬隻罹病率下降,二來具有「促進生長」功效,但卻也因此衍生風險。
在台灣只要抗生素劑量、停藥期、屠宰後的生肉殘留量符合《動物用藥殘留標準》,就能合法餵食抗生素飼料。因台灣天氣溼熱,又為高密度畜牧圈養,豬隻容易患上豬黴漿菌肺炎並互相傳染,因此畜牧業者會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預防呼吸道傳染性疾病發生。然而根據上下游報導,抗生素會使消化道好菌壞菌減至原有十分之一,而與白豬爭取營養的菌大量減少後,剩餘營養會全留給豬被迫長大增肥,長期下來不但養成細菌抗藥性的風險,殘留抗生素的排泄物若未經處理流至土壤或水源,後果更無法預期!
-
新聞來源:上下游|動物吃抗生素飼料,人類增抗藥性風險,改吃益生菌酵素更健康
-
延伸閱讀:窩窩|廚餘廚餘花黑噴
三、印尼科摩多島擬封島一年,守護科摩多巨蜥
科摩多巨蜥(又稱科摩多龍)是現今體型最大的蜥蜴,族群分布於印尼小巽他群島,體長約2-3米,平均體重70公斤,不僅會分泌毒液,奔跑時速更可高達時速30公里。然而這個被列為世界遺產的動物,卻也因牠的獨特引來同伴消失的危機。
為一窺這個神秘動物,去年超過17萬名遊客湧入科摩多島,帶來近七千萬台幣的觀光收益,而隨著每年觀光客數攀升,走私犯潛入偷龍的機率也隨之上升,近年來政府及相關團體對於偷龍事件,其實一直有在討論是否應限制遊客數量以防範盜獵者以觀光之名登陸,而就在年初的一起非法集團走私41隻科摩多龍的盜獵事件,使當局有意2020封島一年杜絕走私客,更擬遷離島上兩千多名居民,以修整棲地環境並規劃保育計畫。
延伸閱讀:
-
公視新聞|科莫多島將關閉 居民憂失家園經濟來源
-
世界日報|保護科摩多龍 印尼地方有意暫時封島 中央反對
-
國家地理頻道|科莫多龍為什麼離不開家鄉?是太宅還是有苦衷?
圖|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部落格
四、老鼠藥侵入生態鏈,野生動物無辜遭殃
防檢局、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與其他保育社團近年蒐集全台21類猛禽、200多件野生動物肝臟樣本發現,竟逾六成樣本體內殘留老鼠藥,顯現老鼠藥已普遍進入生態循環內,使許多動物無辜喪命。
因台灣核准的老鼠藥含抗凝血劑,不少猛禽因撿拾中毒的老鼠屍體後,破壞凝血功能而出現口腔出血、內臟出血等症狀,並在5到10天內慢慢死亡,因此總是留下血淋淋的死狀。研究指出,猛禽體內的老鼠藥濃度與秋冬季成正相關,因秋冬非農作物生產季,這段時間也是過去政府推行的滅鼠週,使猛禽中毒的趨勢與滅鼠週呈現一致。而不僅猛禽枉死,不少野生動物如白鼻心、蛇、石虎甚至是犬貓也可能誤食老鼠藥而深受其害。
-
上下游|農人與老鼠戰爭,黑鳶大冠鷲流血陪葬!屏科大研究,超過六成猛禽樣本驗出老鼠藥
-
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最新研究證實,台灣猛禽體內普遍驗出老鼠藥
圖|墾丁國家公園
五、梅花鹿的重生與危機,高密度數量與環境失衡
「鹿皮」、「砂糖」、「稻米」是荷治時期外銷三寶,殖民者年年外銷三萬張鹿皮到世界各地,梅花鹿卻因受貿易迫害而數量大減,隨後清領時期人口移入台灣,人類為開墾平地而破壞鹿群棲息地,平地鹿場頓時成為田園,種種歷史因素下台灣梅花鹿成為瀕危物種。慶幸,經過三十五年的復育工作,梅花鹿數量從500逐漸增加到1500隻以上!
而夥伴越來越多的梅花鹿因社頂復育站區域過小,高密度的梅花鹿與環境無法達成平衡。除了榕樹、溝樹等樹株因受大量梅花鹿取用而逐漸減少外,10-12月繁殖季牠們也會用鹿角摩擦、擊打其它樹種,使這些樹木因環狀剝皮死亡。若這兩點因素持續發生的話,未來不僅繼續影響森林植披,也恐使梅花鹿面臨糧食危機。
-
台灣動物新聞網|梅花鹿復育有成,墾管處邀大家了解牠們
-
關鍵評論網|從昔日的梅花鹿到今日的黑熊,我們做足了保育努力嗎?
-
上下游|梅花鹿太多也煩惱!密度過高影響墾丁農作森林,學者建議控制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