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微博 ZNS48攝
記者|呂芷晴 編輯|蘇于寬
融合科技展示海洋動物,號稱為中國深圳最大的水族館「小梅沙海洋世界」,在中國長假首日10月1日開幕試營運。由於活體鯨鯊已禁止交易,園方因而打造「機械鯨鯊」展示鯨鯊,但此舉卻讓許多遊客批評該鯨鯊非活魚,票價不符合觀賞體驗、過於高昂。
小梅沙海洋世界斥資上百萬人民幣,研發製作人造機械假鯨鯊,並結合了AI技術製作。從遊客的影片可看出,鯨鯊在水缸裡游動的畫面相當擬真,尾巴擺動的方式及速度栩栩如生。不過由於外型及部分動作仍相當具機械感,一眼就能看出非活體鯨鯊,因此引發許多遊客不滿。
有遊客指出,場館的動線設計不佳,剛開幕遊客眾多相當擁擠,並提到有魚類疑似健康狀況不佳。其中,最令遊客不滿的則是以鯨鯊為招牌的鯨豚館,竟是以機械鯨鯊展出。「聽到鯨鯊館滿懷期待,去看到一條機械鯨鯊,寧可不要,沒必要放一條假的,一點也沒看頭。」
小梅沙海洋世界整體園區佔地6萬平方米(6公頃),大小約介於一個棒球場(4公頃)至一個小巨蛋(約9.1公頃)之間。並且建築外型以「鸚鵡螺」作為原型。小梅沙海洋世界的門票價格並不便宜,成人票價為280元人民幣(約台幣1,266元),兒童票為150元人民幣(約台幣678元)。圖片來源:微博
其實,在展示現場,海洋館的工作人員有解釋機械鯨鯊的打造原因:「我們這個館的機械鯨鯊,是有保護海洋環境的寓意。」而小梅沙海洋世界事業部總經理孔海濤也回應,因目前活體鯨鯊已被禁止交易,再加上希望結合未來科技與海洋保育,才有這樣的打造計畫。
根據TVBS報導,孔海濤解釋:「機械鯨鯊總共由1.3萬個零部件構成,內部傳感器有156個,主要架構由鈦合金和一種高級不鏽鋼316L構成。」並強調該機械鯨鯊是全球第一條仿生鯨鯊,全長4.7公尺,重量高達350公斤,然而從影片卻可看出,在水中並不笨重,游泳的效果也相當擬真。
除了外觀,從影片來看該鯨鯊在水缸內其實並沒有太違和,其游動效果,來自體內7個關節驅動系統的緣故。上海海昌海洋公園生物研究所所長牟愷也補充:「這7個關節驅動系統,很好1:1模擬鯨鯊在水中這種游動的動作。」
鯨鯊又名豆腐鯊,據台灣魚類資料庫,是因牠過去被捕撈食用時,發現肉質潔白如豆腐的緣故而來。全球鯨鯊數量估計不到20萬頭,已被IUCN列為瀕危動物(EU)。圖片來源:Pexels
既然符合法規,又希望帶有海洋生物保育的觀念、立意良善,為何從遊客回應來看,卻多是對假魚的訝異感,而多過於科技打造的震撼感呢?原因可能是遊客觀念尚未跟上保育,仍期待活體展示;亦可能與園方在網站上的介紹並未提及製作原因,因而造成民眾有「被騙感」。
從小梅沙海洋世界官網可看出,園方字句多著墨在場館整體設計、結合科技與多媒體互動,未有海洋保育相關內容的解釋。
不過,仍有許多網友表示支持!「都換成假的才好,我真的很不喜歡營利性動物園和水族館。如果是救援性質的我可以理解,牠們受傷了不能回歸野外。但是專門在水族館做動物表演的真的很可憐」、「能換個方式展示鯨鯊,不用真的禁錮住牠們,也是個有助環保生態的事」、「不覺得海底有機器鯊魚是一件很酷的事嗎」。
其實近年來,不少水族館結合「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簡稱:VR)和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等方式,提供遊客更身歷其境的體驗,並且提高水族館的教育與娛樂價值,或是增加互動式體驗。
像是VR可以讓民眾虛擬地潛入海洋、探索珊瑚礁及深海等水下環境,近距離觀賞鯊魚、海豚、鯨魚等大型海洋生物;而AR則可以幫助民眾以智慧型手機掃描的互動,觀看海洋生物的資訊及3D相關動畫等,增加水族館希望傳達的海洋生態教育。
而目前台灣的基隆海洋科技博物館也打造「潮境智能海洋館」,結合5G沉浸式體驗,以及VR海底隧道冒險體驗,供民眾透過科技發展的虛實整合,了解水族館及海洋生物的復育基地,以及其生物知識。
潮境智能海洋館為一座結合新興展示科技與海洋生物的智能水族館。圖片來源:基隆海洋科技博物館
這不僅成為水族館打造與經營趨勢,亦希望可透過未來科技的技術,來替代或是補強活體海洋生物的動物福利。例如透過互動展示或是數位展示動物,來演示或增加身歷其境感,幫助遊客更認識其面臨的威脅,例如海洋污染、過度捕撈及氣候變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