擱淺海龜死因未明,但沙灘上的塑膠人類有責

11月30日(2020年)海巡署接獲通報,在雲林麥寮的海岸發現兩隻已死亡的保育類海龜,分別為欖蠵龜和革龜。欖蠵龜因腐爛嚴重,只能就地掩埋,而革龜因尚有研究價值,故由海洋生物博物館帶回詳查死因及製成標本。

革龜01圖說:被沖上岸的革龜。|圖片來源:海洋委員會海巡署

海巡署長室也對此發文哀弔,表示雖然死因尚未確定,但看著這隻身旁伴著塑膠垃圾的大革龜,不難想像塑膠垃圾對海中生物的影響。

 

「我旁邊那是水母嗎?啊…又是塑膠袋。」   昨天,我們非常難得在雲林岸際發現「世界最大的海龜」—革龜。根據紀錄,牠們最大可以長到近「3公尺、1000公斤」,站立起來比人類大上一倍。   台灣自從1997年開始,第一次紀錄到「革龜」出現是20...

海巡署長室 Coast Guard 發佈於 2020年12月2日 星期三
連結嵌入自海巡署長室

非自願的網紅——欖蠵龜

去年(2019年)海巡署紀錄到的269隻海龜中,只有8隻欖蠵龜。雖然少見,但大眾對欖蠵龜或許並不陌生。2015年有一部引起熱烈討論的影片,片中海龜的鼻孔被吸管卡住,模樣非常痛苦,這隻海龜就是欖蠵龜!

鼻孔卡了塑膠吸管的欖蠵龜。|影片嵌入自Sea Turtle Biologist的YouTube頻道:Sea Turtle with Straw up its Nostril - "NO" TO PLASTIC STRAWS

欖蠵龜又稱太平洋麗龜,和其他海龜相比,體型較小。會吃魚、蝦蟹、水母、軟體動物等。影片中的欖蠵龜,可能就是誤吃了吸管,想要吸管吐出的時候,讓吸管卡進了鼻腔中。

海廢02欖蠵龜。|圖片來源:臺灣海洋資訊生態學習網

快絕種的巨獸——革龜

比欖蠵龜更少見的革龜,在臺灣現身的次數寥寥無幾,時隔幾年才會發現一次。革龜是世界最大的海龜,最大可長到3公尺長,將近1,000公斤重。和其他海龜不同的是,龜殼不是堅硬的大塊骨板,而是由許多小骨板組成,外層再覆蓋著革質皮膚。

革龜主食為水母,因體型巨大,須捕食大量水母才能維生,但常將海中漂浮的塑膠袋誤認為水母吃下而死亡。革龜的數量在過去數十年間因氣候變遷、獵捕、誤食塑膠等原因而大量減少,若人類不願做出改變,恐怕革龜離滅絕也不遠了。

浩瀚洋的霸主——塑膠?

根據聯合國統計,每年約有800萬噸的塑膠垃圾流入海洋。而海洋保育署彙整臺灣各單位淨灘、淨海活動成果,臺灣去年(2019年)清除的海洋廢棄物總重量高達13,056公噸。而寶特瓶、塑膠吸管、免洗餐具、塑膠袋等的數量也常在淨灘的垃圾中名列前茅。

人類為了一時方便,選擇使用塑膠製品,但海洋生物卻無從選擇,被迫與塑膠一同生活;活著的時候與塑膠共游、以塑膠為食,死後再和塑膠一起被沖上岸。

一點一點累積起來的海廢,也可以一點一點的來減少!

減塑生活很簡單,減少海廢一起來:

  • 自備環保袋、環保餐具

  • 塑膠袋重複使用

  • 使用其他器具代替一次性塑膠製品

  • 購物時主動拒絕塑膠袋、選擇包裝較少的產品

  • 不亂扔垃圾,避免垃圾最後流落海中

海廢09減塑救海洋文宣。|圖片來源: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每天少用一個塑膠製品,一年就可減少365個塑膠垃圾!如果遇到閏年就是366個囉。那如果每天少用兩個塑膠製品,一年就可以減少730個塑膠垃圾……我們可以繼續算下去,而數學是不會背叛你的,減塑的生活就是如此樸實無華又簡單!

 

參考資料: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報導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