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陳信安 編輯|蘇于寬 設計|林昕慧
相信動物溝通可能產生大危機?!
台大哲學系陳樂知助理教授說道,許多人對動物溝通可能抱持「信者恆信、以開放心胸看待」的想法,但由於人的理性有限,且不一定懂得驗證成效的方法,有時易有許多認知上的偏差,以致於難以區別動物溝通是「真的有效?」還是純為「心靈上的慰藉?」加上人易對超自然事物感到好奇,當動物溝通經宣傳分享後,導致輕信與流行現象,反影響正確科學觀念的傳播,產生了「無法驗證的偽科學也是科學」這類的錯誤觀念。
溝通本身是將動物想法轉述給飼主,陳樂知認為動物心理與行為是門專業科學,若飼主在未認真理解寵物與心理結構差異的情況下,聽信溝通師的指點,
以情感投射、擬人化的方式來解讀動物,除了未能正確適當地了解動物心理與習性外,也容易使「靠動物溝通可以解決問題」這樣的觀念持續散佈出去,造成錯誤理解動物的惡性循環。
你想過,人為什麼會相信科學無法證實之事嗎?
很多時候人都有好奇心,想要理解自己的寵物;飼養寵物本身又是種情感的投射,希望得到回應、能有相知性。
雖然這樣的心態是正面的,但方式卻不見得正確。
如果宗教信仰的心態延伸到動物溝通上,意即若你相信宗教,那可能也會傾向相信動物溝通這樣的事。陳樂知舉Richard Dawkins等專家對於宗教的研究為例,將自身的思考意識投射,認為萬物有靈、人性或各種想法意圖,對過去無科學知識的人來說這是種容易理解世界、與萬物互動的方法,且有利於生存、迴避危險。但當人未意識到這是種投射、其他萬物不會這樣思考時,便容易產生敬畏崇拜或通靈等行為。
「人經歷到一些現象時,大腦會找個可接受的理由來解釋。」宗教迷信或超自然現象之所以盛行,正是由於人面臨自然或生活中未知且神秘的狀況時,在未得到科學解釋前,容易將自己個人情感歸結為超自然,或尋求一種依託,久而久之形成習俗、宗教或某種信念。
陳樂知提醒,人天生認知能力,只能準確認識宇宙間的小部分事物,較抽象的意識等,一般多不太清楚。但為了想要解釋遭遇的現象,人們容易接受一些自己可以理解、易懂的說法,但這些「解釋」未必科學客觀且正確。
萬物有靈——是什麼意思?
至於嘗試後的神奇經驗能相信嗎?陳樂知提醒,「親身嘗試」這樣的方式並不可靠。由於動物溝通師的相關描述有時多籠統、具廣泛性,就如同星座或是算命,容易產生巴納姆效應;人經常只關注於準確的部分,忽略不準確的部分,進而產生認知偏差。
巴納姆效應:人們會對於替自己量身定制的「描述」給予高度評價。
陳樂知舉哲學家David Hume在〈奇蹟論〉的說法:「所謂奇蹟即違背自然法則與常識經驗的怪異事件,其成立的或然性極低或幾乎為不可能。相較而言,人們有關奇蹟的說法犯錯的或然性高得多。」奇蹟多無法被證明且有違常識與多數經驗,或起源於原始野蠻之傳說、建立在個人見證之上。雖可信度低,但人仍有傾向相信、進而迷信的天性。
了解動物勿仰賴動物溝通,對待動物態度應謹慎。
陳樂知並不反對將動物溝通視為「娛樂、好玩」。但養寵物畢竟就如同照顧孩子般,要如何正確理解寵物狀況與對待是門很大的學問,動物有自己的思考模式、生存機制,與認知世界的方式,並不適合以動物溝通的方式將人類的情感、觀點投射進去。
在當代已有動物行為的科學研究與實證,進行時多會避免用個人角度,運用重複嘗試與驗證,慢慢建立一套動物行為學理論與訓練方法。「我會希望飼主是用最準確的方式來理解你的寵物。」陳樂知提醒,正因人並非天生的科學家,但我們已有些科學累積下來的研究成果,若是能用較為準確、可信賴的與有系統的方式來理解動物需求較為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