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礁懶人包 官網Banner

記者|何怡君       設計、插畫|林昕慧       責任編輯|蘇于寬

不碰生態敏感區的承諾,一個意外就打破?

 

這起工作船觸礁事件,發生在今年的3月28日,桃園大潭。

「發生這種事沒有人願意,這裡原本就沒有要施工。」開發業者台灣中油的環境保護及生態保育處副處長黃志堅說,那天大風大雨來得突然,在海上施工的工作船「東坪八號」來不及離開,只好就近避難,擱淺至承諾不開發、生態敏感的G1區域。

 桃園大潭,同時擁有全臺現存無幾的藻礁生態,以及全臺最大的天然氣電廠——大潭電廠,兩者看似毫無關聯,但在國家的能源轉型中卻被送作堆。


藻礁文章01篇 pic01造礁時的大潭藻礁一片紅。圖|劉靜榆提供

 

為了提升綠能,減低核能、媒佔比,低碳的天然氣成了轉型過渡階段中的必要配套,要在大潭電廠就近建造第三座的天然氣接收站,根據經濟部的能源轉型白皮書規劃,預計2025年有5分之1的天然氣供應量將出自於此。 

因此,儘管這裡是許多生物的棲地,有生態敏感爭議,但能源轉型的進程急促,不斷催促著開發上路。雖然環評初審未過,但台灣中油提出縮小陸域開發範圍的修正方案後,又連三度闖關,2018年10月8日,在8名學者委員未出席的閉門會議投票過關。

藻礁文章01篇 觀塘案開發範圍觀塘案開發範圍的前後對照。|資料來源:環保署《桃園市觀塘工業區工業專用港環境影響說明書》|整理繪製:窩窩

 

此案2019年開始施工,夾帶著生態保育的附加條件,包括已知藻礁生態豐富的G1、G2熱區不開發,然而施工區域隨侍在旁,要避免擦槍走火釀成意外絕非易事。3月28日海象不佳的這一天,「東坪八號」上了不該上的岸,破壞0.58公頃藻礁,並前往現勘的學者專家提出柴山多杯孔珊瑚疑似受損,若傷害到保育類動物,已觸犯《野生動物保育法》第18條

 藻礁文章01篇 pic02工作船「東坪八號」擱淺在藻礁生態敏感區域。|圖:陳昭倫提供

 

事後,台灣中油說明主要原因是「對海象掌握不足」,其提出的因應對策中,受損生態的補償復育、生態的風險評估等皆有待釐清,兩度闖關環保署未過,尚在補件審查中。但從事發的3月至今,業者仍緊跟著能源進程的腳步,持續地施工。

反對的在地民眾、環保團體、學者專家,持續辦理記者會、提起行政訴訟、發起公投,為不會說話、住在藻礁區域的「原住民們」發聲抗議。

 

被忽略的生態系 科學之戰火速展開

 

打從一開始,這一仗就是一場不平等戰爭。 

藻礁是過去被忽略,一個很重要的生態系。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陳昭倫如此形容。開發都已展開討論,但到底對藻礁生態的影響會有多大,從過去寥寥可數的相關研究中,難以探出個端倪。 

反對開發者要與開發業者抗衡,科學之戰要用科學來解。環評過程中,台灣中油依據環評規定做的監測計畫資料,可說是唯一較全面完整的生態調查量化資料,為了避免「一言堂」,陳昭倫的研究團隊於2018年3月展開研究調查,在短短數個月的時間,將近40位學者專家、學生從四面八方而來,共同參與這項「超緊急任務」。 

這多數人感到陌生的藻礁與珊瑚礁相似,都是生物礁的一種,差別在於,珊瑚礁是由珊瑚蟲形成的礁體,藻礁則是由殼狀珊瑚藻造礁而成。藻礁在非造礁時期,黝黑的外表常讓人以為就是「一些岩石」而已。 

殼狀珊瑚藻成長旺盛時會轉為顯眼的紫紅色,忍受著桃園多沙、風大的艱困環境,以一年生長0.05公分的緩慢速度,用7,600年建起長長的堡壘過去,藻礁綿延桃園海岸線27公里,這麼大片的現生淺海藻礁,全球非常少見,甚至是絕無僅有。

藻礁繽紛的大型藻 1大潭藻礁區域調查共有24種殼狀珊瑚藻,其中18種為疑似新種。|圖:劉少倫提供

 

藻礁生態75%已死!僅存的又全受威脅

 

但現在有75%都死掉了。」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副研究員劉靜榆說,1980年代開始因應經濟發展,桃園沿岸建起一座又一座工業區,千年養成的藻礁敵不過侵門踏戶的毀壞與污染,在短時間內,有4分之3面積的生態都消失了。 

現僅存的25%中,大潭藻礁就佔了3分之1。劉靜榆是全臺唯一長年在此蹲點的學者,她說藻礁是介於沙岸與礁岸的生態系十分特殊,同時會出現沙岸與礁岸的物種,包括保育類的柴山多杯孔珊瑚、小燕鷗等,以及紅肉ㄚ髻鮫、兇猛酋婦蟹、裸胸鯙等都是其中成員。 

藻礁文章01篇 大潭藻礁的豐富生態大潭藻礁的豐富生態。|圖:Mission Blue、潘忠政、張明孜、鍾愛琪、楊松穎、郭兆揚

 

「我是覺得還沒死絕之前,都還可以救,如果他們真的執意要做下去,」劉靜榆停頓了一下,接著說明,這片曾經壯闊的生態其實十分脆弱,萬年前鵝卵石被溪流沖刷下來,成為藻礁附著生長的基底,但現在環境已改變為多沙環境,缺少堅硬基底之下⋯⋯

這些礁是沒辦法重建的,這邊沒有復原的機會。

儘管台灣中油大幅縮減工業區的開發範圍,從232公頃變為23公頃,除去或縮短垂直海岸的防坡堤,減少對海水流動的影響,但面積共913公頃的工業港仍要建碼頭、外海填區,還有一個長達4公里的L型平行海岸堤。

面對業者表示工程透過「簍空設計」、「堤防平行海岸」避免影響海流的說法,劉靜榆並不認同。她說,海上建物不可能不影響海水流動,必會造成北淤積、南侵蝕的突堤效應。以大潭電廠冷卻水進水口工程的堤防來看,就造成淤積處的藻礁遭泥沙全面覆蓋,南側則嚴重侵蝕,近年來,需用加裝大量的蛇籠、消坡塊等人工設施防護海岸。 

這次,突堤效應範圍更將擴及北側的白玉藻礁及南側的觀新藻礁,也就是說,現僅存的桃園藻礁海岸將全面受到此次工程開發的影響。

 

藻礁文章01篇 觀塘工業港凸堤效應觀塘工業港凸堤效應影響範圍示意圖。|指導繪製:劉靜榆、潘忠政|整理繪製:窩窩

 

此外,潮水除了南北向流也有東西向流,螃蟹的生活史中,幼蟹順著海流被拋出,長大一些再回來,藻礁的孢子同樣也會由海裡來。未來,一道長長的平行海岸堤阻擋在外,幼生無法順利隨著漲退潮返回,眼可見的,恐怕未來也將淪為一片死寂。 

我看到的,是藻礁已被判了死刑。」劉靜榆擔心,此開發案會是桃園藻礁的最後一擊。


儘管專家學者提出對生態的隱憂,但台灣中油的監測調查仍通過了環評審查,這兩者的見解有何差異?這樣的落差又是從何而來?繼續看下一篇:02 面對未知的生態,還沒弄明白、開發就先來!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關於窩窩

嘗試從關心動物與生活環境開始,是學會與世界永續共存的第一步 —— 也是窩窩的使命。

聯繫:service@wuo-wuo.com

免費收到窩窩好康資訊

成為窩粉

窩窩官方Line帳號成立了,歡迎加入除了能直接與我們聯繫,還能收到許多專屬資訊!點此加入,或加入好友@341jxh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