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礁懶人包 官網Banner

記者|何怡君       設計、插畫|林昕慧       責任編輯|蘇于寬

環評作為主戰場 但處處難突破

 

面對生態敏感的爭議,雙方交鋒多在環評會議上。環保署擁有開發案的「否決權」,透過環評委員投票決議,能將案件「退貨」回主管機關,儼然是公民最能參與其中、提出論點反擊的主戰場。 

但環保署明明不是決定這些東西的地方,又偏偏是唯一解決這些事情的地方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陳昭倫點出環評之難,環評制度常被質疑凌駕於主管機關,決策的議題遠超過「環境的事」。像是觀塘案緊扣能源轉型政策,開發業者時常將「為了國家發展」掛在嘴邊,似乎有意無意施予「不得不」通過的壓力。 

審查此案的環評委員中,唯一擁有海洋專業的學者委員鄭明修表示,業者從頭到尾咬定「沒有替代方案」,他擔憂獨特的藻礁生態將遭受不可逆的破壞,他不服氣卻也苦無其他出路,「環評對評審委員來說很痛苦,因為連個備案都沒有。」為了弭平「資訊落差」,他自行委請工程顧問公司評估,提出台北港及林口港作為替代選址,但業者以「趕不上時程」否決。 

台灣中油的天然氣事業部副執行長李皇章說,台北港雖評估可建,但位於大潭藻礁的觀塘工業區早在數十年前通過環評,本來就預計當天然氣接收站用,也已建好部分建體,儘管多年未施工,須補做環境現況差異分析,但速度仍比其他地方快。

為了趕上能源政策急促的時程,他表示,這裡是唯一能趕得上的選址

「我們中油也認為一定要在那邊嘛......今天突然要到台北港去,一切都要重新來過,前面的前置作業大概也就前功盡棄。」

 

藻礁文章04篇 pic02多年前,觀塘工業區建在大潭藻礁上。|圖:柯金源@數位島嶼/CC BY-NC-ND 3.0 TW

 

2018年10月8日觀塘案通過環評,但遭外界質疑環境評估淪為政治操作,在8名學者委員缺席的情況下,以官派委員壓倒性地投票通過。此外,時任行政院長賴清德將兩個具有生態爭議的能源開發案相提並論,直言如果觀塘案通過,將重新評估不建深澳電廠的可能,當觀塘案一通過,他旋即宣布停建深澳電廠,引發「觀塘換深澳」的政治主導之說。

這些種種,讓通過的這一天被賦予「環評史上最黑暗的一天」稱號,鄭明修無奈地表示,若真是政治凌駕專業,政治又能如何對生態環境負責。

 

藻礁文章04篇 pic03公民團體、專家學者集結,一同監督環評審查。|圖:潘忠政提供

 

訴訟的漫漫長路 背後意義大於勝負

 

環評戰場難攻也難守,一但通過了,反對開發者若想繼續,即要投注高度的時間與心力,走上漫漫長的訴訟之路。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為義務律師團的成員之一,她說,目前針對觀塘案打了8組行政爭訟,其中有的是針對環評過程的程序瑕疵,有的是主打生態研究的新發現,像是柴山多杯孔珊瑚、台灣白海豚等新事證,根據《行政程序法》第128條,能挑戰環評原本做出的行政處分。去年一項停止執行的申訴遭到駁回,但蔡雅瀅並不氣餒,她分析法院的判決偏向舉證不足,今年8月他們又再次提請,並且將補充更多的證據應戰。 

蔡雅瀅說,觀塘案的環評本體是數十年前的審查結果,當時生態上有太多未知,是這幾年才慢慢被解開,她認為,陳年老案能一直沿用是不合理的事情,而這也是環評制度為人詬病之處,「當新的事實發生,沒有一個退場機制的話,好像就永遠卡在那裡。」

受訪時,蔡雅瀅拿出觀塘案厚厚一大疊資料,為了這通常贏面不大的環境訴訟,她用盡了全力,「要付出很慘痛的代價。」儘管有些人以「緩不濟急」形容訴訟在環境運動的角色,頂多只能達成「遲來的正義」,但蔡雅瀅認為,每次訴訟都是一場社會教育,每一次都可能進步一點點,「儘管有時候看起來是輸的,但過程中有人去查、去要求,政府可能就會思考,是不是能有一個更好的處理方式。」

 

藻礁文章04篇 pic06蔡雅瀅將觀塘案爭議點、對應的法令以及提請的訴訟整理成一個又一個表格,反覆推敲。

 

她舉環境訴訟的經典——美麗灣案為例,表面上來看,訴訟打了近十年才獲得勝訴的成果,並且飯店早已蓋好、環境已被破壞的回不來,但卻也代表著海洋生態的價值受到法院肯認,並且其他在觀望的大型開發案看到社會輿論及判決結果也卻步,間接地擋下東海岸生態更大規模的浩劫,具有不可抹滅的意義。

 

藻礁文章04篇 pic08美麗灣渡假村突兀地佇立在台東的杉原海岸。|圖:陳昭倫提供

 

辦公投、百場記者會 全民一起來思辨

 

每一場環境運動都是耐力戰,桃園在地人潘忠政從2012年開始關注藻礁議題,當大潭藻礁面臨危機,他出面成為搶救大潭藻礁行動聯盟召集人,與夥伴們至今辦理破百場記者會,三天兩頭往返桃園與臺北。並且努力促成由農委會主辦,經濟部、海委會以及開發業者、專家學者、民間團體對話溝通的類聽證會,但籌備了4個多月,開了多次會前會,仍未正式召開。

 

藻礁文章04篇 pic04反對開發者在世界海洋日,潘忠政與夥伴們替大潭藻礁發出「SOS」信號。|圖:擷取自珍愛桃園藻礁臉書粉專、郭志榮拍攝

 

「天一黑,那些小動物就開始肆無忌憚。」潘忠政笑著說,他多次辦生態導覽,拉近大眾與藻礁的距離,豐富的生態也令他深深著迷。他與民間團體依照《文化資產保存法》,提出劃設自然地景的申請,但地方主管機關——桃園市政府稱權責在中央,中央保育機關海洋委員會則說,要由地方政府先提送審議。儘管依法有據,但審議程序遲遲未能啟動。

 

藻礁文章04篇 pic07潘忠政趁著退潮時,在一個個潮池中尋找柴山多杯孔珊瑚的身影。

 

打從一開始,業者便將觀塘案與能源轉型綁在一起,時程與地點看似不可撼動,但從初期規劃到調整後的版本,不少數據前後浮動,潘忠政批評,這樣的能源政策有如兒戲,「這一些都非常不正義。」 

臺灣究竟需要多少電,變動的數字像是難解之謎。在整體的能源規劃中,臺灣的電源開發目標先是以備用容量率法定值15%估算,但2017年發生815大停電時,時任行政院長林全曾言上限為15%,但最低限度7.2%已足夠。

以此數字的差距詢問經濟部能源局電力組組長吳志偉時,他僅表示,不清楚這談的是備用容量率還是備轉容量率,並目前規劃的備用容量率是15%,備轉容量率是10%,至於未來的能源規劃,隨著時空環境跟整體系統的配置改變,可能會再做出調整。

再者,台灣中油規劃要在2017年開工,以趕上大潭電廠新機組的供電需求。然而,環評比業者預期得久,直到2019年才動工,又因工人傷亡的工安事件一度停工。面對時程延宕,台灣中油負責天然氣事業的李皇章說仍來得及,因為很多前置作業已先做了,「當然還是很趕,但為了達到目標,我們就加緊趕工。」 

此外,台灣中油原規劃天然氣的供氣量為600萬噸,但歷經環評角力,砍半至300萬噸,油槽數量從9座減為2座。此與能源轉型白皮書規劃的2025年天然氣目標不符,經濟部能源局公關在電話中僅表示若有缺少,會看整體規劃,以其他地方的來補。 

李皇章也表示不會不夠用,因大潭電廠新機組僅需300萬噸的供氣量,另外一半是企業本身的中長程計畫,以全臺的天然氣供應來看,中部、南部的需求分別由高雄永安、台中港的接收站供應,北部則需從台中接管,他們期待這裡建好後,北部的氣改由北部的接收站供應。

 

藻礁文章04篇 pic05海上棧橋工程施工中。|圖:潘忠政提供

 

李皇章說,目前通過環評、施工中的是第一期計畫,未來還會有第二期計畫,要再建儲槽,補足另外300萬噸供氣量。第二期規劃建在外海填區,這是用現在工業港在浚深時挖起的土方填海而成,到時第二期也要再走一次環評。他說,大潭藻礁區域的海水混濁,生態並不豐富,等到填區填好後,「本身就是一個陸地,施工也就是在陸地施工,對生態的影響應該是不大。」 

面對這將在海域上進行的第二期計畫,潘忠政悲觀地說,若是第一期沒有擋下來,對生態的破壞也已是既成事實

第一期破壞了之後,第二期已經沒有什麼了,也不是很值得我們再去努力了⋯⋯ 

在這些前後變動的數字、折衝調整的規劃中,對生態較友善的選項是否也有再次討論的可能?生態與開發的衝突是否也有轉圜的空間?反對開發者持續以不同的方式探詢,期待主事者能重新評估、思考與回應。 

最終,這難題回歸公民手中決定。今年70幾個公民團體發起「搶救藻礁公投」,6月通過第一階段連署,提案目前在中選會審查,預計在今年年底推出。根據《公民投票法》規定,需徵求29萬人以上有效連署,民間團體推估,至少要33萬份才可能達標。 已經走了這麼長一段時間,潘忠政認為勝算雖然不大,但在這過程中,就是遇到了問題,整個社會一同檢視、辯證的學習。

他仍相信,在生態與開發之間,不會只有非黑即白的單一選項而已。

 

藻礁文章04篇 pic01夜裡造礁中的藻礁,仍堅強地佇立在原地。|圖:郭兆揚提供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關於窩窩

嘗試從關心動物與生活環境開始,是學會與世界永續共存的第一步 —— 也是窩窩的使命。

聯繫:service@wuo-wuo.com

免費收到窩窩好康資訊

成為窩粉

窩窩官方Line帳號成立了,歡迎加入除了能直接與我們聯繫,還能收到許多專屬資訊!點此加入,或加入好友@341jxh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