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kemon Go 是一款讓玩家成為神奇寶貝訓員的遊戲,讓玩家能在現實地圖中自由走動捕抓神奇寶貝,並對已經擁有的寶貝加以訓練、升級來保護自己的陣營。這款遊戲在全球爆紅,席捲每個開放的區域,還沒開放的區域皆殷殷期盼。
寶可夢熱潮,不只停留在遊戲,還引發各界對這款遊戲的討論。包括台大地理系助理教授洪廣冀,從地理史學的角度,準備在下學期在台大開設一門課程,藉由研究寶可夢,探討公民、科學與地方之間的關係。
台大地理系助理教授擬開課程「公民、科學與地方」(取自洪廣冀臉書)
一開始玩Pokemon Go,必須先捕抓神奇寶貝。所以你必須走動、觀察,哪裡有寶貝?不禁讓我聯想到,我們走在戶外時,偶爾也會看到幾隻街貓。有時遇到了,覺得很可愛,正準備拿出手機來拍照,小貓一溜煙就溜走了。遇到的若是長期在家附近區域出沒的街貓,還會期待下次見面機會的到來。
我的香港編輯好友除了推薦給我Pokemon Go,前一陣子也介紹我一本近期出版的書,是台灣作家劉克襄寫的《虎地貓》。這本書是劉克襄在駐校香港嶺南大學時,觀察校園裡的貓所寫成。對我來說,根本是一本嶺南大學街貓版的寶可夢圖鑑。《虎地貓》名稱的由來是因為嶺大所在之地名為虎地。而貓者,小虎也。地名與被記錄者名字的結合,正好是最佳的書名。
取自劉克襄臉書
在台灣,新北市猴峒是廣為人知的貓村。而據《虎地貓》書內所述,嶺南大學內貓的數量現今粗估有七十幾隻,兩年前曾高達兩百多隻,堪稱另一個貓的國度。與猴峒不同的是,大學校園畢竟不是觀光地,外來的遊客較少。且因嶺大背靠山區,校內環境自然。此處的貓不像家貓,少了分馴服,多了分野性。
在駐校這段期間,劉克襄細心地做了許多記錄。用他長期觀察野生動物的獨特視角,為每一隻虎地貓留下精準的觀察。並融合個人的情感,寫出一篇篇令讀者讀得津津有味的文章。
虎地貓們(取自劉克襄臉書)
我曾在《窩抱報》實體刊物的第六期中寫了一篇專欄-《貓,跟你想得不一樣》。這篇文章也是我偶爾觀察街貓的小小紀錄。我覺得要了解真正的貓,就要把它當人看待,觀其行、聽其言。《虎地貓》的書寫恰好是利用這種方式,定義每一隻貓。有角頭老大、保守主義份子、甚至有魯蛇呢!畢竟我從沒養過貓,也沒認真、有系統性的研究過街貓。看到《虎地貓》中,對每一隻街貓詳細地描述,推論每一隻貓在嶺南大學這個貓社會中的社會地位及心理狀態。都好想像抓寶可夢一樣,飛到香港,按著書中所畫的地圖,按圖索驥,一隻一隻去收服那些貓。
《虎地貓》可以教我們的事,絕對不少於寶可夢教我們的。每一隻貓的身世,從何而來,要往哪裡去?甚至在書中記載著一隻貓的死亡,都讓我們反思自己的生命的意義,該何去何從。我一定很快會到虎地去拜訪這些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