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記者|呂芷晴     編輯|陳信安

一度差點滅絕的台灣特有種魚類「大鱗梅氏鯿」,近年先行保種、人工復育,並於太武池放回80隻,沒想到2年後數量成功提升至18416隻! 

大鱗梅氏鯿是一種初級淡水魚,體型約僅有15~20公分,偏好棲息於有水生植物的緩水域溪流環境,在野外可見到其群聚覓食的習性。原本分布在台灣西部河川,但目前在台灣本島已絕跡,僅剩少量存活在金門水域,因此大鱗梅氏鯿的保育工作至為重要! 

20240924news 01大鱗梅氏鯿體型小,僅有15~20公分,近年面臨棲地縮小、外來種入侵問題而越來越少。圖片來源: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過去幾年,大鱗梅氏鯿面臨乾旱、棲地變化快,僅剩的族群量寥寥無幾。金門縣縣府建設處農林科向窩窩記者進一步說明:「幾年前金門面臨『百年大旱』,許多水域都乾涸了,再加上自2018年起,金門引入大陸水庫的水,外來物種很容易就入侵,許多水域都有吳郭魚,大鱗梅氏鯿那麼小,一口就沒了!」

2021年起在林保署計畫經費補助下,金門縣府委託金門「再生魚坊」團隊進行全島性金門淡水魚類及外來魚種調查。當時再生魚坊負責人陳光耀發現大鱗梅氏鳊族群量越來越少,僅有零星幾筆紀錄,即向農林科表示:「再不保種,大鱗梅氏鳊可能就沒了!」便與縣府攜手展開大鱗梅氏鳊復育計畫! 

經過篩選後,農林科和再生魚坊決定以太武山的源頭水域「太武池」,同時也是大鱗梅氏鯿棲地的光前溪上游,作為保種基地。

而陳光耀也說明,許多外來魚種因為不當的放生或是刻意引入,威脅原生魚種生存及原始自然生態環境,若要選擇其他水域,恢復上則需要發揮更大的心力來執行。 

對於整治太武池以復育大鱗梅氏鳊的過程,農林科說明:「2021年我們上去將太武池進行棲地改善,將不必要的雜草以及一些外來魚種全部移除後,隔年颱風一來、有雨水將這裡補滿後,就放了80隻大鱗梅氏鳊在這做復育。」

乾旱後,大鱗梅氏鯿在野外已相當稀少,那麼,這80隻又是怎麼來的?其實,這些大鱗梅氏鯿是從再生魚坊來的。近年陳光耀投入金門珍貴物種復育工作,大鱗梅氏鯿因為保育類魚種,需要被關注;因此,這80隻便是先前陳光耀從金門光前溪搶救回來、人工復育而成。農林科更表示:「還好當時有搶救到那批,要不然現在可能已經都沒有了。」 

兩年後,為了確認鱗梅氏鳊的復育狀況,研究單位再進行捕捉、繫放了解族群量,發現成果相當不錯!農林科表示:「歷經2年,推估族群量達18416尾,復育成果良好!

在復育有成的狀況下,未來大鱗梅氏鯿還會再回到牠原本的棲地光前溪嗎?農林科回覆:「由於那裡有農民種高粱、小麥,會抽水灌溉,因此常常溪水會乾涸,如果放過去很有可能又會死掉。明年會再視太武池的復育情形,考慮放置別處或是光前溪下游,目前有去做下游的捕撈調查,仍待明年成果出爐,但狀況應該會還不錯!」期盼之後在豐沛雨量下,亦能將大鱗梅氏鯿補充至中下游區域。

比起金門的「明星物種」水獺,同為保育類的「大鱗梅氏鯿」這類小魚較難以受到重視,但同樣面臨瀕危狀況的牠們,民眾可以如何去幫助、阻止滅絕呢?農林科表示:「近年民眾釣魚時,經常會釣到外來種協助政府捕捉,這其實是就是一種幫助牠的方式!」 

農林科表示呼籲民眾,若有在金門看到外來魚種,可以協助捕撈、移除,以避免其持續威脅原生魚種生存,以及生態環境,同時也可以幫助大鱗梅氏鯿生存!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報導分類

關於窩窩

嘗試從關心動物與生活環境開始,是學會與世界永續共存的第一步 —— 也是窩窩的使命。

聯繫:service@wuo-wuo.com

免費收到窩窩好康資訊

成為窩粉

窩窩官方Line帳號成立了,歡迎加入除了能直接與我們聯繫,還能收到許多專屬資訊!點此加入,或加入好友@341jxh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