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
記者|呂芷晴 編輯|蘇于寬
首度救援臺灣狐蝠幼蝠,「蝠寶」順利野放!
4月21日經民眾通報,出現首例的臺灣狐蝠救援案例,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與東部野生動物救傷中心野灣團隊歷經半年悉心照養後,於11月12日成功在花蓮市完成野放,野放後兩日也持續追蹤,觀察其適應環境的狀況,確認已順利適應野外環境。
今年4月20日,「蝠寶」在花蓮市文創園區附近被發現為失親幼體,當時,牠的體重僅80克。經志工鍾秀綢通報後,林保署花蓮分署安排專業獸醫照護,並嘗試讓母蝠接回未果,於4月23日將其送至東部野生動物救傷中心,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後簡稱野灣)繼續照養。
臺灣狐蝠是臺灣體型最大的蝙蝠,翼展長可達一公尺,鼻吻突出故稱狐蝠。不吸血、不吃蟲、以果實、花朵和嫩芽為食,數量非常稀少,本島約僅有200隻,是瀕臨絕種的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
本次的救援與野放案例,不僅為臺灣狐蝠的保育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礎,初次照養幼蝠的經驗,也成為日後類似案例重要的參考資料。
蝠寶在人工救援與育幼過程,仍不忘自己倒掛,模樣相當可愛。圖片來源: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
和臺灣大多數食蟲的蝙蝠不同,狐蝠自幼就食果!
因本案是首次救援臺灣狐蝠幼蝠,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照養課課長廖朝盛也向窩窩記者分享許多照養上的趣事與狐蝠生物知識上的特別之處!「臺灣狐蝠跟大部分臺灣的蝙蝠不同,許多臺灣已知的蝙蝠是食蟲的,但臺灣狐蝠是食果,這也是照養蠻特別的地方。」
除了先給予水果餵食,以確保食物來源的穩定,降低「蝠寶」有胃脹氣、消化不良的風險外,隨著牠漸漸成長,為確保能在花蓮野外生存,也漸漸提高野果的比例,並由林保署花蓮分署新城、南華工作站定期採取野果,送至野灣供「蝠寶」食用!
林保署花蓮分署表示:「由於是首度救援,在照護時比較謹慎,擔心生病影響健康狀況,在食材取得就比較費功夫。」而救援團隊也和台灣蝙蝠學會持續交流討論狐蝠的生物知識,給予「蝠寶」最適切的照養。
在野灣食用水果的蝠寶。圖片來源: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
擔心營養失衡、翼膜乾燥,除了餵奶還每天擦乳液保養
在照養過程中,團隊也相當擔心「蝠寶」的營養失衡。廖朝盛表示:「如果營養不均衡,牠的臂骨指骨就有變型或未良好發展的可能,如此就可能會影響到日後的飛行與野放!」
臺灣狐蝠的翅膀相當特別,是由前肢特化伸長的臂骨指骨,與身體間的皮膚延展形成纖薄化的皮膜,組成可振翅飛行的雙翼。
為了補充鈣質、確保臂骨指骨良好發展,「蝠寶」更喝起了奶!除了野果及水果作為牠主食,野灣也參照了澳洲照養狐蝠的飼養方式,購買澳洲救援照養當地狐蝠的奶粉,再根據臺灣狐蝠所需,加以調配製作!
廖朝盛也分享了有趣的照養經驗——「每天幫蝠寶擦乳液」!由於臺灣狐蝠的翼膜偶爾會沾到排泄物或食物,因此有清潔的習慣,當狐蝠年幼時,這項工作通常由媽媽一手包辦。
然而,因「蝠寶」失親,為確保牠的翼膜保持乾淨、避免過於乾燥或發霉,每天早上,照養員都會在牠排泄後,幫蝠寶以溫水擦拭,並用嬰兒無添加的乳液擦過一次再拭去,以增加翼膜的保濕度,直到牠開始能幫自己清理,才漸漸停止「擦乳液」的特別保養!
經過半年的照養,眼睛依然水汪汪的「蝠寶」,已經變得更大隻了!!圖片來源: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
照養過程中的臺灣狐蝠,在野外也會在樹上邊倒掛邊走,取果吸食哦!
達野放標準,先以「軟野放」幫助牠循序漸進適應環境
經過長期照護,「蝠寶」體重增至307克,並具備了飛行能力,已達野放標準!
考量過去臺灣狐蝠幼體尚無成功照養及野放先例,林保署花蓮分署、野灣團隊、台灣蝙蝠學會及國立台北大學陳湘繁教授特別制定了野放計畫,並參考日本狐蝠專家意見,逐步展開野訓準備。
廖朝盛分享:「野放前,為確保牠在野外覓食能力,我們除了室內籠舍模擬野外覓食環境,將水果及野果藏在樹上,讓牠有自行覓食的能力外,因室內籠子跟花蓮市區原棲地相比,較為安靜也沒有車子吵雜聲,我們也以『軟野放』的方式,將籠子放在棲地幫助牠適應、再逐步野放,並未直接放飛。」
林保署花蓮分署也表示:「考量花蓮地區臺灣狐蝠族群主要在人類居住的環境週邊棲息及覓食,環境當中的燈光、聲響等,也是狐蝠回到野外後必須適應的因子,最後規劃於花蓮市區內食源植物充足的地點設置軟野放籠舍。」
設置過程中,野灣更蓋上黑網,避免「蝠寶」被猛禽、遊蕩貓抓走,避免救援功虧一簣。而「觀察牠有沒有漸漸降低回來籠子棲息的頻率、逐漸在外面自主覓食,沒有回到籠子內吃我們準備的食物等等,都是我們觀察是否正式野放的標準之一!」廖朝盛說。
兩週後,蝠寶漸漸適應環境與覓食狀況穩定,便於11月12日晚間正式放飛,開始獨立生活!
為掌握「蝠寶」的棲息與覓食情況,團隊在也在牠身上安裝了無線電訊號與衛星定位的二合一追蹤器,並以人工方式追蹤其日棲點,以便掌握日間棲息點和夜間活動地點。林保署花蓮分署也表示:「我們也定期下載衛星定位訊號掌握其夜間活動地點,希望為花蓮地區狐蝠族群提供更多棲地利用的資訊。」
野放後的兩日,團隊經定位追蹤,確認「蝠寶」已穩定適應花蓮市區環境,才宣佈了正式順利野放!
軟野放中的蝠寶。圖片來源: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
救援團隊的夥伴仔細以無線電訊號與衛星定位觀察牠的定位狀況。圖片來源: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
其實,目前對於臺灣狐蝠的相關研究不多,在臺灣本島上,僅有花蓮市區一帶(如:北濱公園、北濱國小、花蓮市文創園區等等)為主要覓食區域,部分也已確認有繁殖個體,要親眼看到美麗的大蝙蝠相當仍不容易!圖片來源: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
在野外的臺灣狐蝠,遠看就這麼大隻,相當美麗!圖片來源: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
臺灣狐蝠數量稀少,過去獵捕壓力、食物來源減少以及人為干擾是威脅狐蝠族群生存的主要因素,雖然自《野生動物保育法》,已降低臺灣狐蝠的遭獵捕壓力,但族群數量仍不多。
此外,由於遊蕩貓對嚙齒類、鳥類、蝙蝠或蜥蜴來說,是致命的獵食者,對於在樹上棲息的臺灣狐蝠來說,遭貓侵擾也是不無可能,儘管尚無臺灣狐蝠遭貓獵捕的案例,廖朝聖也呼籲民眾重視遊蕩犬貓對野生動物帶來危害。
基於本次是全臺首例臺灣狐蝠救援案例,花蓮分署也表示:「本次案例對臺灣狐蝠保育意義非凡,未來將建立臺灣狐蝠保育及救傷規劃完善制度。」分署亦提醒賞蝠應遵守「不干擾、不中斷、不打燈」的原則。
同時,也呼籲民眾若未來民眾有再發現臺灣狐蝠的受傷個體或是落單小蝠,可通報1999,或撥打林保署花蓮分署(0800-057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