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
記者|呂芷晴 編輯|蘇于寬
金屬套索陷阱,又名山豬吊,是目前農損防治和原住民族狩獵最普遍的陷阱型式,不過由於無差別套住動物,近年來有許多野生動物遭到誤捕,包含:黑熊、石虎、穿山甲等保育類動物。其中對黑熊的傷害最為顯著,根據台灣黑熊保育協會資料顯示,在2023年臺灣黑熊的救傷記錄中,11隻黑熊就有9隻因套索導致傷亡;今年迄今則救援7隻,其中4隻同因套索而受困。
近日,又有黑熊不慎誤中山豬吊,10月9日下午約4點,屏東縣霧臺鄉的大武社區發展協會在執行棲地巡護時,發現在大武部落旁海拔僅513公尺的原住民保留地處,有一隻台灣黑熊右手受困套索,難以動彈,便趕緊通報大武村村長麥庸正以及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
接獲通報後,屏東分署立即聯繫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收容中心,並連同族人組成20餘人團隊一同前往通報位址救援黑熊。現場進行麻醉檢傷時,發現該黑熊中套索的右前掌傷勢嚴重,有斷裂情形須截肢,便後送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收容中心,手術後狀況穩定。
屏東霧台鄉不慎誤中山豬吊的黑熊。圖片來源: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
因山豬吊而導致右前掌掌股斷裂的黑熊。圖片來源: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
救援團隊拆除陷阱。圖片來源: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
屏東分署表示:「本次黑熊通報救援是高屏地區首例,這隻受困黑熊是亞成體母熊,體重約20公斤、站立高度約1米。」為了獎勵並鼓勵民眾未來有遇到類似情形通報、以協助並即時救援,屏東分署將頒發獎勵金給本次通報及協助救援的族人,並強調誤捕黑熊或其他保育類動物,主動通報免責,鼓勵山村居民參與黑熊保育。
近年來,為了降低非目標物種遭到誤捕,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推行「改良式獵具」,發放至各地方分署,免費提供有需要的民眾申請或交換,兼顧野生動物保育、狩獵文化延續以及維持農民生計。
而對於不少民眾及動保團體近年呼籲應全面禁用山豬吊,以減少動物死傷,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宜蘭分署表示:「全面禁用金屬套索可能無助改善現況,並且會使有需要的民眾被迫使地下化使用,反而不利保育管理。」未有配套措施全面禁止,恐讓傳統獵具的使用與買賣成黑數。
為了推廣改良式獵具,並讓民眾有效並安全地使用,近年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各地分署深入村里與部落舉辦使用說明會。以新竹分署為例,除了透過轄區五個工作站進行推廣座談,也結合村里長、部落領袖以及社區協會宣導,2024年已於轄區辦理100餘場說明座談、發放超過350組改良式獵具,並鼓勵繳回獸鋏及大口徑之獵具。
改良式獵具可以如何減少誤捕黑熊呢?從它的設計就有端倪!與一般山豬吊相比,傳統山豬吊的套索部分較細,且口徑較大,改良式獵具經設計調整後,套索的線徑改成大於4公厘,口徑也變小,並且增設八字環跟止滑套,可以避免抓到動物越纏越緊、造成傷害,而口徑縮小也可以避免手掌相對其他動物較大的黑熊被圈住。
此外,改良式獵具踏板的部分,也將其縮小,直徑調整為小於12公分,降低動物踏到的機會,避免誤捕到非目標瀕危物種,像是台灣黑熊、石虎等。新竹分署表示:「該設計有效,過去透過架設於野外的自動相機所攝錄的影片已得到實務證實。」
改良式獵具有效降低黑熊誤捕機率。影片來源: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
改良式獵具中,有三大部分進行重新設計。圖片來源: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研發改良式獵具,避免誤捕保育動物。圖片來源: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宜蘭分署
雖然《動物保護法》第14條之1規定禁止使用山豬吊,但若有預防農損、基於傳統文化、祭儀狩獵需求,因符合《野生動物保育法》第21條及21-1條,不在此限。不過若民眾為防治獸害農作物而設置陷阱,設置前必須向地方政府申請,以免觸犯《野生動物保育法》。
此外,因傳統文化、祭儀狩獵需求,而獵捕、宰殺或利用野生動物之行為,也應經主管機關核准其申請程序、獵捕方式、獵捕動物之種類、數量、獵捕期間、區域及其他應遵循事項之辦法。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也呼籲,如使用陷阱,無論是傳統獵具還是改良式列具,若不慎捕獲非目標物種或保育類野生動物,請立即主動通報0800-000-930及協助救援,可免除相關刑責。此外,民眾若有發現臺灣黑熊或其他野生動物受困,亦可撥打24小時通報專線0800-000-930或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