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篇文章,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吠叫、亂尿尿、亂吃東西、破壞傢俱,這些寶寶全都經歷過。對於一切事物都害怕又焦慮的寶寶,如何在飼主Karen 的領導下,不只搖身一變成為乖寶寶,更通過狗醫生的訓練即將成為狗醫生!
撰文 羅奕儒 | 編輯 蘇于寬 | 攝影 羅奕儒、蘇于寬
當領養的浪漫神話破滅......#
都說領養就是給狗一個家,那有了家之後,從此就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嗎?並沒有。來自五股收容所的寶寶,對於Karen 而言,無疑是場惡夢。
到家的第一個週末,寶寶就以「撒尿攻勢」征服了家中每一處角落。接下來的日子,書櫃、沙發、牆角、米桶、甚至鳥籠都成了他的標地物,即便起了清早趕在上班前先帶他到巷口尿尿,到處亂尿的狀況仍未見改善,不只家人不能諒解,Karen 也感到相當頭疼。
此外,寶寶的破壞能力也不容小覷。Karen 回憶,那時期三不五時就會收到家人傳來訊息,告狀寶寶在家又闖了哪些禍,像是把垃圾桶裡的東西都翻出來咬爛;或是進到廚房,咬破袋子撒了滿地的麵條、百香果;甚至會跳上餐桌,找尋被藏起來的零食。種種事蹟,現在回想起來彷彿夢一場。
而對於當時的Karen 而言,在家作亂,或許還不是最棘手的。
當時的寶寶,最令人困擾也最令人心疼的,其實是牠對於一切事物的莫名恐懼,甚至無法走出家門散步。「車聲、喇叭聲、行人等,都令他非常恐懼,甚至嚇得夾著尾巴不斷發抖。」Karen 如此形容。甚至有次,因為被吠叫的狗嚇到,寶寶拖著牽繩在馬路上大爆衝,爆衝的力道之大,當下Karen 腦中一片空白,只能緊緊地抓著牽繩,深怕一鬆手,寶寶就可能衝到馬路上,釀成無可挽回的悲劇。
行為問題外,來自家庭的壓力更讓狀況雪上加霜。#
那段時期對於Karen 來說,或許是最不願想起、卻終難以忘懷的時光。
當時正逢工作忙碌,動輒加班到晚上九點十點,回到家已是精疲力盡。但擺在眼前需要面對的,除了行為偏差的寶寶之外,還有來自於家人的壓力。而對於家人而言,一方面無法接受前一隻狗因病過世後,不過短短一週多,居然又領養了一隻新的狗;另一方面,對於寶寶的問題行為,「前一隻狗做得到為什麼他不行?」成了最終引爆點,「有一次我媽甚至吼說:『妳能不能把他送回收容所!』我知道她氣瘋了,這根本不是她平常的樣子。」回想起這些過往,Karen 的語氣仍帶有一絲苦澀。
這些情緒、壓力,都必須由Karen 一個人默默地承受,甚至不能在陪伴寶寶時流露出一絲的不安或不耐,避免無形中給予敏感的寶寶更多壓力與恐懼。那些夜裡,下班後的Karen ,吃完飯洗完澡後,剩下所有時間都花在寶寶身上,從恐懼到願意相信人、從門口踏出到巷口,一點一滴,慢慢地改變。
從現在開朗大笑的寶寶,實在很難想像牠害怕馬路、人群的樣子。
不願放棄,更沒考慮過打罵教育。#
「曾經被人丟棄在山上的牠,有著許多無法融入人類社會的壞習慣,還有為了要自保而產生對人類不信任的舉動。」——面對寶寶種種搗亂與破壞的行徑——Karen 這樣解釋。而正是這份理解與包容,給了寶寶重新改變的機會。
其實,Karen 也曾打罵過狗,那是很久以前還不懂狗時所犯下的錯誤;而改變她的,是前一隻、目前已過世的狗。Karen 形容,那隻狗年紀大後罹患失智症,照顧起來其實很辛苦,記得某天,或許是出於疲倦,糾正牠語氣兇了點,結果見牠躲在角落不停地發抖。「剎那間我心都碎了,我養了她十三年半,他最後居然只記得我罵他。」趕緊抱抱牠、安撫牠,並且下定決心:從此以後,不打不罵。
也因此,面對寶寶的狀況雖然頭疼不已,卻也從沒想過要放棄。先是從環境下手,徹底改變家中物品擺放的方式,並且說服家人改變習慣,東西能收就收、能防備就防備。再接著,努力突破對於外出的恐懼;從門口、巷口到人行道,一點一點慢慢的突破,甚至曾經一人一狗坐在路旁的人行道上整整三個小時,就是為了讓他習慣馬路上的車輛與行人。
從karen與寶寶的互動中,看得出她對牠的了解與疼愛。
Karen 會將零食放在寶寶手上,待聽到指令後才能吃,主要能訓練寶寶的穩定度!
原來,只是因為我們不了解牠。#
為了改變寶寶的問題行為,Karen 上網搜尋了各種行為訓練的資料,大量閱讀、反覆吸收,有些影片甚至看了十遍以上,就是為了觀察那些細微的肢體動作,並且運用於對於寶寶的訓練。在這過程中,有些確實派上了用場,卻也發現有些觀念、訓練方式並不那麼合適。
後來,在朋友的介紹下,Karen 與寶寶加入了狗醫生的訓練課程。Karen 分享:「他們不用上對下的關係,而是要我們站在狗的立場看事物,才比較容易理解和訓練牠。」
課程中,訓犬師不以傳統打罵作為訓練手段,而是引導飼主透過觀察去了解狗狗的情緒和行為,再進一步引導狗狗做出飼主期望的動作。同時,藉由陪伴、鼓勵累積的彼此信賴關係,作為所有訓練的基礎。「上課到後期真的好累呀,因為被糾正的都是我!」Karen 打趣地說。
在這樣的訓練中,寶寶的行為明顯有了轉變。Karen 回憶,在完成中級班受訓後的某天,一踏出家門,寶寶就高速地往某個方向衝,完全偏離了平時散步的路線,到了定點,才發現有塊便當中的排骨掉落在地上。眼看寶寶就要衝上去咬,千鈞一髮之際,Karen 喊了「停止」的口令,寶寶居然就停下了動作。在那個當下,甚至都做好了最壞就是退回最初訓練步驟重來的心理準備,沒想到寶寶居然達成了指令。
「狗的興趣就是吃嘛,但是牠居然做到了!」Karen 的神情盡是驕傲。
目前,寶寶已經完成了狗醫生所有的訓練課程,七月中通過考試後,就能正式成為狗醫生,到特定的機構服務民眾。回想起寶寶剛到家裡時的種種行為,經過訓練後,居然能成為幫助別人的狗醫生,這大概是Karen 當初想都不敢有的夢想。
台灣狗醫生計畫始於1999年底,由陳秀宜小姐經亞洲動物基金會創辦人吉兒.羅賓森小姐(Ms. Jill Robinson)的協助而發起,於台灣首度進行了狗兒大使的動物輔助活動及治療服務,為有需要的人士服務。台灣狗醫生大使們定期到醫院、老人養護中心、特殊教育中心進行義務的探訪活動,讓病人及身心障礙人士都能感受到動物無條件的愛之餘,社區也可以見證與認同這些我們人類最好的朋友─狗兒,所帶給人們身心靈上的醫療奇蹟。——台灣狗醫生協會 http://www.doctordog.org.tw
外出散步時,寶寶已經不再驚慌失錯甚至會主動嗅聞、打招呼,連別的柴犬飼主都稱讚飽飽的乖巧穩定。
揮別過去,大步前行!#
採訪當天,Karen 和寶寶踩著輕快而堅定的步伐,毫不遲疑地向前邁進,出門散步對於寶寶來說,早已無所畏懼。等紅燈的空擋,抬起頭,眼睛直直地盯著媽媽,牠知道,媽媽會保護牠,牠不需要害怕。
而仔細觀察寶寶,繫在頸上的,是Karen 特地求來的平安符。
「能一直平平安安的,就夠了。」
那是經歷過前一隻狗臨終前飽受病魔煎熬的痛後,對於寶寶最卑微、卻也最深的盼望。特地去龍山寺求來的平安符,從認養的第一天起,就一直掛在寶寶的脖子上,甚至每年,都還特地回到龍山寺過火,只願寶寶能一直這樣健康、快樂的生活。
窩窩,一個致力替動物發聲的獨立媒體,期待透過閱讀產生改變,真正提升動物福利,倡議人與動物和平共存的未來。歡迎訂閱: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wuow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