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篇文章,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貓咪可以吃生食嗎?當許多獸醫師跳出來反對貓咪吃生食,同樣身為獸醫師的周春婷醫師為什麼反而鼓勵飼主餵貓咪吃生肉?只吃飼料真的營養不均衡嗎?吃生肉又該怎麼克服細菌感染的風險?
撰文|羅奕儒 編輯|陳信安 插圖|黃品瑄 設計|林昕慧
周春婷獸醫師的臨床經驗中,肥胖的貓咪很高比例是以乾飼料為主。
貓咪所需的營養成分是什麼?#
貓咪所需熱量的基本組成包含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同時包含少量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等等。周春婷醫師解釋,以貓咪來說,過去認為蛋白質最重要,但後來有營養專家認為脂肪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可以將蛋白質和脂肪的重要性視為差不多,攝取的熱量也大致是1:1的比例。至於碳水化合物,貓咪雖然也需要補充,但一般來說建議攝取量都在10%以下。
因此,在周春婷醫師的門診中,若貓咪因為生活型態(例如活動力較低)或體態(通常是過胖)而需要調整飲食時,都會先觀察飲食中碳水化合物比例是否過高。比起降低總熱量,會建議先從轉濕食或調整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同時搭配每週秤重來監控體重的變化,一般都可以達成不錯的效果。
為什麼要在意貓咪吃什麼?#
周春婷醫師提到,自己的臨床經驗上,近幾年出現一種風潮,飼主除了讓貓咪吃飽外,一開始關注怎麼樣讓牠們吃得更營養、健康,甚至有許多飼主會自己閱讀非常多的資料,然後向獸醫師請教專業的營養知識。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轉變?或許是網路的普及,也或許是隨著貓咪平均壽命逐漸提升,飼主的觀念也隨之改變。
對於這樣的轉變,周春婷醫師樂見其成,但同時也提醒,貓咪該吃什麼,其實並沒有標準答案。「一個人對於他的寵物飲食的決定,背後都有很重很重的個人因素在裡面。」無論是飼主自己的觀念與生活習慣、寵物的喜好,甚至是曾經嘗試某類型的食物而得到理想的效果,都會影響他的選擇。但同時,也就承擔相對應的困難(例如花額外的時間準備)和風險(食安風險),飼主必須自行克服或排除。
給飼主的貓咪飲食建議#
一、貓咪營養學黃金比例#
蛋白質 > 40%
脂肪 > 45-50%
碳水化合物 < 10%
註:此比例為熱量比例,而非重量比例。每1g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可產生4大卡的熱量;每1g的脂肪可產生9大卡的熱量。
二、其他營養成分#
鈣磷比例:一般會以1:1計算
維他命E:一週大約400個單位
魚油:500-1000 mg/day
牛磺酸:60-80 mg/day
特別注意:僅為估算不是絕對值,尤其牛磺酸跟不同原物料混合時會產生不同的吸收率。
三、一天要喝多少水?#
過去的公式是貓咪每公斤的飲水量為60cc。
對於飼主來說,可能無法精準的計算飲水量,但至少需要留意貓咪所需的飲水量其實高於牠自主飲用的水分!
四、營養補充品#
營養膏:在飲食均衡的狀況下,其實並不需要額外補充。
化毛膏:若是長毛品種、經常吐毛球或是有過度舔毛習慣,可以適量補充。也可以考慮餵食食用等級的礦物油取代較多人工合成物的化毛膏。
五、量身打造貓咪飲食#
疾病
腎臟病:降低蛋白質,也可以吃處方飼料(已有研究證明短期內對於改善腎臟狀況有幫助)。若是嚴重腎衰的貓咪,則吃什麼都可以,最重要的是避免消瘦。
胰臟炎:濕食、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可以罐頭為主。蛋白質、脂肪比例不需特別控制。
糖尿病:飲食中不該有碳水化合物。
慢性消化道症狀:考慮食物過敏的問題、謹慎選擇食材。
年齡
幼貓:生長期的小貓需要高熱量的食物。
老貓:營養需求和幼貓相同,但因為消化能力退化會影響吸收,因此需要選擇優質蛋白質的食物。
餵貓之前,你把關食物了嗎?
無論什麼類型,都可能面臨食安的風險#
食安的風險,是飼主在挑選食物時除了營養成分之外需考量的問題。但周春婷醫師提醒:「無論什麼類型的食物,都可能有食安問題。」
以商業化寵物食品來看,除了食材的來源與品質外,製作、包裝、運輸過程只要任一環節出了錯,都有可能爆發嚴重的食安問題。若搜尋相關資料,可以發現許多廠商的寵物飼料、罐頭都曾爆發嚴重食安問題而整批召回,其中甚至不乏相當知名的廠商,許多也可以在臺灣的寵物市場上購得。
像是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的感染,目前幾乎成為許多人反對貓咪吃生肉的最大原因。但周春婷醫師表示,生肉因為未經烹調,含有細菌、寄生蟲的風險確實較高,但為什麼有越來越多主人想要嘗試生肉,除了這幾年爆發多次飼料遭到沙門氏菌污染的新聞,還有飼料本身的製程與原物料來源都令人擔心。
飼料在許多的主人心目中早已不是『安全衛生可靠』的選擇,「發生食安問題,我們不應該説從此不能吃,而應該知道是過程中某個環節出現問題,進而去處理或避免。」
貓咪究竟能不能吃生食,網路上討論得沸沸揚揚,其中許多獸醫師反對的主因,便是細菌的感染。
那吃生肉,難道不需要擔心細菌感染的風險嗎?#
周春婷醫師解釋,事實上沒有食物可以達成完全無菌,但也並非有細菌就會一定造成嚴重的問題,舉例來說:肉食性的貓咪胃酸其實可以殺死大部分的細菌;而以大腸桿菌來說,也有分成不同的菌,並非所有菌都具有高度致病性,因此並不該因為有細菌感染的風險就全盤否定一種食物(否則所有食物都無法吃了),但也需要透過檢測、把關,確保沒有高度致病性細菌的疫情發生。
另一方面,目前能夠、也必須透過一些方式達成生肉的殺菌或滅菌,例如將肉品冷凍72小時抑菌、殺死寄生蟲;部分商業生食會採用HPP高溫滅菌,降低細菌、寄生蟲殘留的風險;若是自製生肉則通常沒有經過此步驟,在製作過程中需特別注意肉品的新鮮。
最後,周春婷醫師表示,飼主應該以更開放的心態接受各種不同類型的食物,從中選擇自己和寵物能接受的食物;同時,也應仔細去了解、挑選,降低食安風險。